有些在怀孕之后发现自己血糖有所上升,去医院检查后发现自己患上了妊娠期糖尿病,这里的妊娠期糖尿病指的是怀孕之前并没有血糖升高和糖尿病的女性,在怀孕之后才有血糖升高情况的孕妈。
要知道,怀孕妈妈一旦患上妊娠期糖尿病,就需要在生活中注意很多事情,来避免血糖持续升高,带给胎儿的不利影响。
那么妊娠期糖尿病会对腹中胎儿有什么影响呢?又该如何预防呢?下面请听我一一道来。
妊娠期糖尿病对胎儿的影响1、妊娠期糖尿病让胎儿死亡率升高。
2、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导致不正常生产,胎儿过于巨大。
3、妊娠期糖尿病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情况。
4、妊娠期糖尿病可导致新生儿*疸发生。
5、妊娠期糖尿病可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困难。
6、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导致新生儿形成高胰岛素血症。
那么应该怎样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呢?
01.医院孕前检查,尤其检查血糖对孕前检查来说,很多女性朋友都鄙视它。
当体内没有疾病时,他们会直接感到健康。
然而,孕前检查非常重要。
不仅如此,孕妇最重要的是检查血糖。
因为很多女性怀孕时血糖偏高,如果不及时发现病情,怀孕时会对胎儿造成危害。
因此,每位准妈妈在怀孕前一定要注意血糖,否则怀孕后血糖会更加失控,对宝宝不负责任,并可能导致孩子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等。
02.准妈妈要保持7小时以上充足睡眠经研究发现,平均睡眠时间不到6个小时的准妈妈,往往会增加妊娠糖尿病风险。在研究对象中,相比每晚睡眠时间超过7小时的准妈妈而言,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患妊娠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而且准妈妈身体中的血糖也会升高,所以,准妈妈多多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尤其孕期更加不可以熬夜。
03.通过饮食避免糖尿病主食是指传统餐桌上的主要食物,多含有碳水化合物,它是把“双刃剑”,和血糖息息相关,不能不吃,但也不能吃多。这就让糖妈妈们无比纠结,吃多导致能量超标,糖妈妈血糖控制不理想;吃少又怕不能保证孕妇和胎儿的能量需要。
碳水化合物吃好,对控制糖尿病至关重要,某种程度可以说它是一个控糖“利器”,那我们如何利用好这个“利器”呢?
什么是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亦称糖类,包括糖、寡糖和多糖。它的重要功能是提供和储存能量,是人类最经济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也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物质,并参与细胞的组成和多种活动,还有节约蛋白质、抗生酮、解*的功能。
一般人群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总能量的55%-65%,吃的太多和很多慢性疾病,尤其糖尿病发生密切相关,所以很多糖妈妈谈“碳水”色变。
那么碳水化合物应该怎么吃呢?
碳水化合物真的是吃得越少越好吗?有的糖妈妈通过不吃主食或者少吃主食来控制血糖,这是不科学的,从短期看有利于餐后血糖控制,但长期可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不是越少越好,每日不能少于g,约3两半的主食,如1碗米饭+1个1两的馒头+2片面包。因为过分的能量限制会加速脂肪分解,而发生酮症,会对胎儿神经发育造成损害。也会影响孩子的营养摄入,影响生长发育。当然碳水化合物也不能摄入过多,会增加胰岛负担,不利血糖的控制。
所以一些孕妈妈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之后,往往陷入两难的境地,怕血糖升高而不敢吃,但大家要知道控糖不是最终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
控糖的首要原则,是保证糖妈妈的需求和胎儿生长发育的能量需求,推荐饮食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总能量的50--60%为宜,孕早期主食摄入量和孕前相同,孕中晚期孕妈妈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g为宜。
糖妈妈该怎么吃呢?如何选择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主要食物来源有:糖类、谷物、水果、干果类、干豆类、根茎蔬菜类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谷薯类为主,饮食多样化,应尽量避免食用蔗糖等精制糖,等量碳水化合物含量的选择时,可优先选择低血糖指数食物。
少量多餐,定时定量进餐对血糖控制非常重要。即三次正餐三次加餐,一般来说,每日5-6餐,使血糖尽可能波动少,早餐宜占总能量的10-15%,午餐、晚餐各占30%,上午9-10点,下午3-4点及睡前各加餐一次,占总能量的10-15%,这样吃会减少每顿正餐中碳水化合物的量对胰岛的负担,又可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每次加餐均含半量主食,中等大小玉米带心称的g,一片面包35g,饺子3个,苏打饼干4片,都是可以的。
饮食注意粗细粮搭配、高低GI食物混合,整体食物的GI值就比较理想了。粗细粮所含的营养素不尽相同,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比例也不相同,提倡吃粮食时粗细搭配,以便使各种营养素互为补充。像杂粮饭、二米饭、豆饭、玉米面窝头都是粗细搭配的合适主食。不同食物来源的碳水化合物在消化、吸收、食物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因此引起的血糖和胰岛素反应是有区别的,混合膳食GI值低,可使糖的消化、吸收缓慢,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像饺子、馄饨、米饭配鱼、根茎类蔬菜和猪肉炖粉条都是很好的选择。
碳水化合物关系到控糖的成败,如果掌握好这些小窍门,会促进血糖的管理,也会有助于获得一个满意的妊娠结局。希望糖妈妈孕期控糖不烦恼,提高自身免疫力,心情愉悦的度过整个孕期!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