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私募基金产品首次发行以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制度的改革、法律的完善,私募基金行业正在经历变化和前进,私募基金产品也趋向多元化。在风格组合各异的私募基金市场中,如何客观衡量和评价基金业绩表现?面对多元化的私募产品,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应如何选择?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作为一位研究人员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和看法。敬请阅读。
文/巴曙松、彭魏倬加(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一.私募基金产品全景概览近年来,随着私募市场的快速发展,新产品不断涌现,私募投资策略愈加多元化。投资基金的投资策略主要可以分为:股票策略、事件驱动策略、管理期货策略(CTA)、宏观策略、套利策略、债券策略、组合基金策略、市场中性策略、复合策略。
总体规模方面,据朝阳永续统计,截至年底,私募基金数量达支,同比增长27.13%,虽然私募基金数量仍处于上升态势,但同比增速较年的54.53%有较大下降。从产品发行的策略分布来看,股票策略占比高达80.54%,管理期货、固定收益、多策略和组合基金占比约为4.76%、4.03%、3.88%和2.56%,而事件驱动、市场中性、宏观策略、套利策略占比约为1%。
图1年私募基金各策略产品数量占比
数据来源:朝阳永续
从收益率上看,年股票策略收益率位居榜首,且明显优于年的表现。另外,组合基金、套利策略的收益较年也有明显提升。由于商品市场波动较大,管理期货类基金收益较年大幅降低。年宏观策略、债券基金的收益也不及年。
图2年-年私募基金各策略平均收益率
数据来源:朝阳永续
二.私募产品种类繁杂,评价体系如何构建?由于信息披露不规范、数据采集难度大等障碍,私募基金一直没有形成客观系统的评价体系。尽管部分券商、咨询机构等开展了私募基金评价业务,将分散、难以获取的私募信息变成简洁明了的评级结果供投资者参考,但相比公募基金的评价业务,私募基金评价开展较晚,商业模式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成熟,对于私募基金评价业务而言,仍面临着数据不全、覆盖面不广、分类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近年来,名目繁多的私募基金评比令人眼花缭乱,难以分辨。本文认为,从方式上,评价私募基金可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从期限上,还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