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运动。走路是最廉价、最方便、最有用的运动,尤其是老年人,每天坚持快走~步,让心率稍微增快,微微出汗,对于心脑血管的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走路能给我们带来哪些益处?
1.走路是“长寿药”
俗话说,“每天走一走,活到九十九”。有研究发现,走路快的人要比走路慢的人活得久,大约能多活15~20年。
2.走路是“抗癌药”
相关研究发现,与很少运动的成人相比,经常运动的成人平均患癌率会降低7%,他们患食道癌的概率少42%,肝癌少27%,肾癌少23%。此外,常运动还能将患骨髓瘤、结肠癌、头颈癌、直肠癌、胆囊癌和乳腺癌的概率减少一到两成。
3.走路是“降压药”
有研究发现,坚持快走3个月后,大部分人的血压能够下降2~3mmHg。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每天快走~步可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
4.走路是“降糖药”
运动作为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之一,其降糖作用也是值得肯定的。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骨骼肌的功能,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5.走路是“通便药”
在走路的过程中加大腰和胯部的扭动可以促进排便,能够有效缓解便秘,对于直肠癌的预防有一定的作用。
6.走路是“健骨药”
很多人只知道钙摄入不足会导致缺钙,殊不知运动过少也会导致缺钙。对于需要补钙的人群来说,除了喝牛奶、吃钙片、晒太阳外,养成坚持运动的好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
7.走路是“减肥药”
步行是最简单、最廉价的减肥方法。“管住嘴,迈开腿”对于减肥人群来说缺一不可,而且只有“管住嘴”和“迈开腿”相结合,才能保证平稳减重而不易反弹。
如何走路才最健康?
1.走路步数:步为宜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错误观念,认为运动的强度越大、时间越长,对身体越有好处,实则不然。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过度在意手机软件中的步数排名,为了走而走,每天不走一两万步决不罢休,殊不知这样走其实是不健康的。
有研究显示,与每天走步的人相比,每天走步的人全因死亡风险下降约60%。超过步后,全因死亡风险和步数之间就没多大关系了。因此,每天步行~步是最好的,在时间和体力都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多走一走。
2.走路姿势:抬头挺胸收腹
人们的走路姿势可谓千姿百态,有的人昂首挺胸,有的人弯腰驼背……要想达到维持健康的目的,走出健康的步态也很重要。
走路时应该保持身体端正,使颈椎、脊椎成一条直线,眼睛直视前方。注意肩膀放松,不要长期保持一种姿势,以免肩颈部出现不适。同时要注意收小腹,让腹部随着运动的频率慢慢舒展,一收一舒之间能很好地锻炼腹部肌肉。
3.走路地点:公园最为适合
茶余饭后,很多人都有“压马路”的习惯,殊不知这样走路可能等于“白走”……来来往往的车辆会排放出很多有毒有害气体,运动时呼吸加深、加快,吸入过多的有毒有害气体反而会威胁健康。因此,最好选择在环境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走路,如公园等有植被覆盖的地方。
4.走路时长:30~50分钟最佳
有些人由于工作等原因抽不出时间运动,觉得上下楼走两步、上厕所走两步、办公间隙在楼道里踱踱步就算运动了,动一动肯定要比一动不动好,但我们还是鼓励大家每天尽量抽出30~50分钟的时间来走路,这样才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