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近期的座谈会中,与会专家解释,人们可以进行许多措施预防、检查并治疗新加坡的头号癌症杀手——结直肠癌。
当53岁的信贷经理CatherineWong女士经历了剧烈的腹部疼痛以及便秘,她很快地被转介至肠胃科医生,而该医生则建议她接受结肠镜检查。她在三年前勇敢地接受了检查,并未曾后悔。
早期干预措施意味着Wong女士结肠中的癌性息肉已被及早去除。但更重要的,这一经历给了她一记警钟:“我的生活方式毫无规律,工作压力非常大,饮食习惯也非常糟糕。我甚至放弃了曾经喜爱的跑步。”
最近,Wong女士参与了亚洲新闻台举办的座谈会《摄取正确饮食,确保肠道健康》,并与其他众多参与者一样,成为“实行更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癌症”的倡导者。
会场内座无虚席,踊跃参与者从与会癌症专家小组的讨论中,获得了有关肠道健康、消化系统癌症,以及治疗全球头号癌症杀手的新治疗方案的第一手资讯。
百汇癌症中心的肿瘤内科高级顾问高珊珊医生揭开了座谈会的序幕,就新加坡男性与女性中皆为最常见的癌症杀手—结直肠癌作了专题演讲。
结直肠癌患病率在发达国家中要高三倍,但高医生说希望依然存在,因为结直肠癌毫无疑问是可以预防的。她说:“在五到十年期间,正常的结肠细胞可能会经历高度繁殖模式,并成为一种称为腺瘤的良性肿瘤。如果不切除该腺瘤,在其经历基因变化后将会成为恶性结肠癌肿瘤。”
许多人不会意识到这五到十年的潜伏期,也不知道自己可以选择接受结肠镜检查,即便他们没有经历排便习惯出现变化、腹部疼痛、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或便血等症状。
高医生总结:“您应该在健康时就进行筛查,以预防失去健康。”
Wong女士本身曾与癌症擦身而过,因此对高医生所说的感同身受,她透露自己并没有出现任何便血症状:“如果我未曾在50岁时接受结肠镜检查,我就不会发现自己身上竟然产生了癌症肿瘤。”
据高医生解释,年龄介于45至50岁的新加坡人有着患上结直肠癌的平均风险,因此这一年龄层的民众需要接受结肠镜检查。有结直肠癌或相关症状家族史,或本身曾患有炎症性肠病或结肠息肉的人更应该及早进行筛查。
高医生谆谆建议:“虽然我们都爱吃肉干、汉堡以及沙嗲,但我们也需要实行更多预防措施,以免自己患上结直肠癌。请限制您的加工肉制品摄取量,因为它们的确会增加患上结直肠癌的风险。停止吸烟,因为烟草含有致癌物质。勤于运动以维持较低的体重指数(BMI),并多摄取蔬菜和水果”,“更重要的是,请务必进行定期筛查。”
庆幸的是,现今个人化医疗、靶向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方面的进展已将结直肠癌病患的存活率大幅提升至52%。结直肠癌目前已是新加坡癌症存活率最高的前五名癌症之一。
通过靶向疗法,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等新晋药物可以巧妙地阻止结直肠癌细胞进一步增长。这些药物适合携带非突变(野生型)KRAS与NRAS基因的晚期癌症病患。贝伐单抗是另一种靶向药物,它可以用来停止癌肿瘤上的新血管形成,使肿瘤无法获得能量而“饿死”,防止癌细胞进一步扩散。
最新且最前景可望的癌症治疗方式是免疫疗法,它可帮助人体自身的免疫防御抵抗癌症。
58岁的家庭主妇RahimaNoor夫人对这些发现的印象深刻,并相信它们会为与癌症对抗的病患带来全新的希望。
她从来自FeMSurgery的外科顾问TanYu-Meng医生有关肝癌的讲座中,了解到更多有关五色饮食的知识,并热衷于介绍多种涵盖蓝、紫、绿、白、黄、橙和红色组别的蔬菜水果的食物。
Tan医生解释,选择高脂肪饮食、吸烟以及过度饮酒的生活方式现在已导致更多人患上肝癌。
乙型或丙型肝炎疫苗可能帮助了一些人避免罹患可导致肝癌的肝硬化(一种肝硬化及肝瘢痕化病况)。
不过,Tan医生解释,过度摄取含高脂肪及高酒精的毒性食品的趋势,让“医生如今看到更多因不良生活习惯选择而患上肝癌的病患”。
Rahima夫人则已设定了一个目标,要将家庭聚餐烹饪得更具营养价值、更健康。“虽然新加坡堪称美食天堂,而新加坡人也无疑是美食饕客,但您最不想要的一定是健康出现问题!”Rahima女士说道。
#如何抵抗结直肠癌
限制您的加工肉制品的摄取量。
多摄取蔬菜和水果。
停止吸烟。
勤于运动以维持较低的BMI。
进行定期筛查。
#其他座谈会重点
医学进展:
ColorectalClinicAssociates的高级顾问兼外科医生DeanKoh医生展示了外科手术方面的医学进展,如何改善了病患的存活机会。
不同于传统开放式手术的单一长腹部切口,腹腔镜检查让外科医生只需通过几个小切口就可以执行结肠癌手术。机器人手术则提高了外科手术的精准操作,从而确保较少的并发症及较快的康复时间。
益生菌:
新加坡国立大学微生物学系教授LeeYuanKun解释,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等有益菌群有助于治疗感染性腹泻等常见肠道问题。
胰腺癌:
NexusSurgicalAssociates的医务主任兼高级外科顾问LiauKuiHin医生分享了医疗技术的进展如何改善了胃癌及胰腺癌的治疗。
其中包括为神经内分泌癌疑似病患检测具标志性的人体嗜铬粒蛋白A基因(不用于筛查)、高清扫描呈现更清晰的肿瘤图像、更完善的手术技巧、分子疗法以及免疫疗法。
声明:本文基于健康科普目的,具体诊疗请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