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新闻记者沈丽娟
便秘对于每个人来说几乎都遇到过,但如果超过半年以上不缓解的便秘,就要引起警惕了。哈尔滨45岁的杨先生从20多岁时就开始便秘,由于长期便秘,近一年来,只要大便时一用力,直肠就会脱出肛门外。尽管已经出现脱肛现象,但他还是没有及时就医,直到忍无可忍,才鼓起勇气医院普外三科就诊。杨先生说,这么多年的便秘让他一直很焦虑、烦躁,也变得自闭,看过心理门诊,被确诊为中度抑郁症。
私自滥用药副作用大
为了治疗便秘,杨先生经常自己开药方,去药店买来泻药服用,比如大黄、番泻叶、麻仁丸、芦荟胶囊等中成药,至少用过十余种,而且形成了依赖性,不靠吃药便秘就无法缓解。
省医院普外三科主任葛欣表示,不少便秘患者都会像杨先生这样私自买来中成药服用,以为中药没有副作用,长期吃也没问题,但实际上会有很多副作用。这类泻药虽起效快、效果好,但长期应用会影响肠道水电解质平衡和维生素吸收,可引起不可逆的肠肌间神经丛损害,甚至导致大肠肌无力、药物依赖和大便失禁,严重者大肠肠壁变黑、变硬,即所谓的黑变病。因此不主张患者长期服用,仅建议短期或间断性服用。
葛欣介绍说,像杨先生这样滥用药的患者不在少数,尤其是一些女性患者,如果长期服用含有大黄、芦荟等成分的泻药,不仅会对肠道产生不良影响,还可能引起内分泌失调等症。还有不少老年患者,由于长期便秘变得精神负担特别重,逢人便说自己的病痛,在就医时也要把病情反复说上好几遍,已经成了心理障碍。
如何判断是否便秘?
排便正常指每日排便1-2次,或1-2天排便一次;大便排出畅快,可排空粪便。由于饮食不当、着急上火等引起的便秘几乎每个人都出现过,但这样的便秘一般持续时间短,经过自我调节往往很快恢复。但是,当便秘超过了一段时间后,就可能成为慢性便秘。慢性便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和(或)排便困难,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其中至少近3个月有症状,且至少四分之一的排便情况符合下列2项或2项以上:排便费力感、干球粪或硬粪、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梗阻感和(或)堵塞感、甚至需手法辅助排便,且每周排便少于3次。
有统计显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在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为15%-20%,84岁及以上可达20.0%-37.3%,在接受长期照护的老年人中甚至高达80%。年龄越大便秘发生率越高;男性发病率要低于女性;饮水不足、运动不足、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都是导致便秘的原因。
便秘有哪些危害?
葛欣介绍说,便秘不仅会诱发痔疮、结肠癌等肠道疾病,还有可能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老年人因便秘排便时费时费力,腹压增高、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易诱发脑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而危及生命。
便秘者排便用力屏气,直肠内压力增高,阻断静脉回流,容易形成痔;原有痔疮者,则会因便秘而加重。
慢性便秘的老年人,容易诱发或加重老年人直肠脱垂(即脱肛)。便秘患者粪便滞留在结肠,以至使粪便中各种致癌物质浓度升高,与结肠黏膜接触时间延长,增加老年人患结肠癌的风险。
另外,长期便秘及经常应用泻药者,易发生结肠黑变病。慢性便秘可导致患者坐立不安,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失眠、焦虑、抑郁。
如何预防便秘?
葛欣介绍,预防便秘一定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
首先要有足够的膳食纤维摄入,蔬菜瓜果富含可溶性纤维、维生素和水分,应成为慢性便秘人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要有足够的水分摄入:应养成定时和主动饮水的习惯,不要在感到口渴时才饮水,每天的饮水量以-ml为宜,每次50-ml,推荐饮用温开水或淡茶水。
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制定按时排便表,每天定时排便。建议患者在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正常适宜的排便体位是蹲便,如果坐便,建议脚下垫一个小板凳,也有一定的效果。另外还要保持适度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