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医不能不辨证
TCM
中医治病是通过望闻问切的诊治手段透过现象找出的疾病的本质,也叫审证求因。那些一见炎症,则一律清热解*;见高血压则降压平肝;心血管病则活血化瘀;一见闭经就闭则通之,一味活血通经或血枯而妄用滋补,乃是“有是病用是药”,此均属中药西用。而非辩证的“有是证用是药”。
我曾治31岁一小伙,是年8月2日开始治疗的,其痤疮已有10余年,伴有流清涕,打喷嚏过敏性鼻炎也已7、8年,而且从记事起身上就时不时有湿疹。平素动则汗出,遇热加重,大便不成形,日5-6次,见其脸色苍白,气喘吁吁,而且一个劲地叹息,舌尖略红,齿痕重,舌面犹如被水泡过似的,苔白腻,脉沉。
他在找我看病之前,已看了8个月的中医。翻看他前面的治疗过程,前面的医生有考虑他是阴虚火旺,用知柏地*丸加味,知柏竟然用到15克,首次中药就开了30多味!药味着实太多,君臣佐使从何体现。这医生就考虑到是火引起的,从处方看认为是阴虚火旺,故滋阴清热。从他的治疗方案推测,他是没有审证求因,没有辩证论治,没有通过现象看本质的。平素动则汗出去、遇热加重、大便不成形、日5—6次,舌尖红、齿痕重、苔白腻,是中气不足,脾胃虚弱,水湿运化失调,水湿郁而生热所致,哪里是阴虚火旺啊!从阴虚火旺治只能使湿更重,气更虚,此病例脾胃虚弱是本,余症状都是标,不抓住他起病的源头,无论如何也是治不好的。
痤疮是内分泌失调有关的毛囊、皮脂腺分泌亢进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由炎症引起的痤疮西医治疗毋庸置疑是用抗菌素消炎。
治疗痤疮的方子中医有很多,如仙方活命饮、阳和汤、透脓散、四妙勇安汤、海藻玉壶汤、五味消*汤等等的方子。临床发挥时,方子可能比这还多。
那为什么一个病有这么多方呢?
因为要辨证、要审证求因、找出他患病的症结是在何处。正如《*帝内经》中云:“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理出头绪,要有其“证”,必用其药。“治外必本诸内、治内也就治外”这是中医治疗皮肤病及一切外在疾病的原则。
该小伙属于脾虚痰湿内扰、湿聚化热所致。治疗中一直贯彻补气健脾、化痰利湿清热的原则,气补上来了,脾不虚了,脾可以运化水湿,聚湿成痰、郁而化热就能一一解决了,随即痤疮好了;大便也成形了,一天一次;过敏性鼻炎全愈,困扰他时间最长的湿疹今年2月份也好了,后面又巩固了两周的药,现在看到他脸色红润,精神焕发,舌质也红润,齿痕已消、苔薄白,我告诉他可以停药了,以后有什么以后再说了。
能不能长时间服用中药?
他连续服了有一年半的药,身体越来越好,有人说中药不能长时间吃,会肝肾功能吃出问题的,会脸色发*等等,那是因为不在医生指导下随意服用,或者用中药时连疾病的来龙去脉都没有搞清,随意乱吃,肯定是要出事的,药本身就是利用他的偏性为人类服务,以偏纠偏,在中医医生正确辨证治疗下不但不会出问题,反而叫你的亚健康能彻底康复。因此看中医不能不辨证。
精彩回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